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7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教技函[2005]73号)。2009年7月“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复更名为“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包括畜禽种质资源创新与高效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与产品安全等4个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开展学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内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秦贵信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重点实验室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特种经济动物等学科,整合2个博士授予权学科、8个硕士授予权学科,本着建立“和谐、进取、拼博、向上”的科研队伍,构建良好团队精神的原则,实验室目前固定研究人员80人,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32名,讲师14名;具有博士学历人员占固定人员总数的97.5%以上;40岁以下研究骨干(34人)比例为42.5%。目前,实验室已培养一批高水平优秀人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学科建设工程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3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省级其他各类人才20余人,为国家和地方畜牧业发展贡献高层次人才。在建设期间,重点实验室共培养硕士生几千余名、博士生几百余名。实验室还以优厚的政策待遇和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实验室工作,并本着开放运行的原则,吸引科研人员到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成立了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同时,按研究方向设立研究室,在研究室下设子研究方向。经过几年的建设,重点实验室完成了立项建设的预期目标。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实验室仍将立足于国家牧业经济和牧业科学技术发展宏观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不断凝炼研究方向,拓展研究内容,积极承担国家的重大科学研究攻关任务;结合地方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发挥已有的特色和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努力创建国内高水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开放实验室,成为动物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为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